找到相关内容164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

    ”亦只能唯指圆教究极之法性。所以,所谓“一净一切净”的净土,实际上就是指法性。   因此可知,延寿所说的“唯心净土”,实际...hellip;…问,上何得云生?答,若果报,有边论生,发慧见真,真即不生,即是不生生也[23]   故知,所谓无往来之生,即是不生,即是发慧见真、证法性寂。所以,义怀还是以法性真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578557.html
  • 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

    经兼劝人序》中,详明“诵《地藏》直同《华严》”之理,大师在文中写道:“唯圣罔念作狂,唯狂克念作圣,此危微的传也。佛法亦尔:一念迷,土便成阿鼻地狱;一念悟,阿鼻地狱便是。所以《地藏本愿》,直...华、赤莲华,可见一名、一喻、一事、一法,皆悉具足十界,在当人迷悟、顺逆何如耳。不思议法性,体非群相,不碍诸相发挥,又奚闲于地狱及哉。愿诸开士,率诸檀越,即以此为顺修因缘,开发正悟,则铁围两山,即是...

    林克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5454969.html
  • 谈死亡问题

    ,而将自心安住于此光明之中,则立刻入而了脱生死。但除非有特殊的机缘,一般人对瞬间出现的强光都会受到惊吓,且会以为是一种外来的‘现象’,那就失去解脱的机会。但一个人若生前熟知地光明之事,到临终时...、神识昏迷(数小时到数天不等) 二、神识苏醒。 三、出现‘法性中阴’: (一)见到强光(约数分钟之久) (二)见到‘化佛’(可达数天之久) 四、出现‘中阴身’及‘六道净’ 五、中阴身逐渐变成来生的...

    紫虚居士

    |临终 助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932556019.html
  • 静波法师:维摩诘经讲义十一-香积佛品第十

    却都分明归于空义,即无一不是,只是为了化度乐于小法的人们,即随其业感的差异,而有净秽的差异,即不全部显现其清净佛土罢了!所以,你们不要轻慢释迦牟尼佛及诸菩萨,当然此时香积佛国的众菩萨都会说,...里的众生鼻根锐利,于众香之味,能够明明历历,了然自知,因香有生灭,嗅觉恒,觉不著香,香即空性;香不障觉,觉性自然清净,虽香臭有别,觉无两样,虽嗅众香,却与香臭不相干,虽不相干,却又法住法位,即变即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维摩诘经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0817142026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

    834页上至第837页下。)  天台宗创始者智顗进一步提出四净土说:一、法身,又作,是成佛者所住的国土;二、报身土是实报无碍,又作实报,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所生的国土;三是方便有余,...体,故令杂行众生同视异见。异见,故净秽所以生;无方,故真所以形。若夫取其净秽,众生之报也;本其无方,佛土之真也。岂曰殊域异处,凡圣二,然后辨其净秽哉?(注:《注维摩诘经》第1卷〈佛国品第一〉,《大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3442364.html
  • 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的理想世界

    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,如果能往生弥勒净土,在兜率内院之中时常听闻佛法,就不必担忧再堕落了。   (四)是回智向悲的世界   弥勒净土的殊胜,完全是因为弥勒菩萨慈心度众所致,他宁可不住于,...妻子,修梵行’。维摩居士不但是大小互融,而且是世出世间一如的圣者。   (三)是无量方便的世界   维摩居士在世间奉行佛道,他有无量方便的法门,他和世俗的人一样,开商店、做生意、种田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942767.html
  • 净宗心要

    进一步心土不二,若自心与极乐相应,自身当下便是法身大士。所以你当下“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”。不用起座,一切佛事都圆满成办。这是圆顿教的教旨。若能理解,有极殊胜的功德。纵是...什么呢?蕅益大师说得最好,蕅益大师写的《弥陀要解》,近代净宗大德印法师说:这个《要解》是此经一切注解中最好的。释迦牟尼佛自己来写也不能超过。小本宗要是信愿持名,我们研究小本,我们就遵蕅益大师。蕅益大师...

    黄念祖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0043100.html
  • 论“重玄”一词的佛教使用路向

    疏》中说:   故第三漫荼罗,唯以白色为界也。第二漫荼罗,于白之上更加赤色黄色者。赤是勤勇,菩提心中进修万行;黄是如来,念处万德开敷。尔时即入重玄门、居寂,乃至近居补处,犹故不识一人。[1](《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》卷六,第39册,p644.)   “”即“”,其不迁不变,无垢无净,为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,善无畏将其与“重玄门”对举,则“重玄门”当然亦与“”同为其至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4647377.html
  • 灰身灭智与寂灭无为──早期印度佛教的解脱观

    受用内证法门之法乐的佛果。而佛身所居止之处即为佛土(如:天台宗所说的、净土宗所说的西方净土,以及三论宗所说的诸佛独居)。     (三)抵达大乘解脱境界的圣者,在境界上是“、乐、我、净”的,这种积极性特质与阿罗汉之消极性的灰身灭智,恰成对比。此外,大乘强调的“无住处涅槃”也与阿罗汉的“无余依涅槃”显然异趣。无住处涅槃是在成佛之后仍然“穷未来际、利乐有情”,“是用而”的解脱境界。这种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147468.html
  • 浅说净土

    住处。  (D):是佛住的地方。又称法身量无比、无所不在。(最亮之处。)  修行者‘心’若不达到相对等的状态也是住不了。目前一般人所指的是指边缘化,只要有愿力修阿弥陀佛法,即可往生入此...生生世世完成菩提道业是较容易的。因净土的修行者都很好,没有机会去行菩萨道帮助别人,假若入空后,到土时,就较不可能再入世间了,因此一定要在净土转一下,再入世间,行菩萨道,以完成道业的成就。  人间...

    紫云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1448486.html